“60多歲的母親,出去旅個游竟買回一套海景房,退也退不掉。”最近,湖北的劉亮(化名)一家因為這個事焦頭爛額。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劉亮的“煩惱”并非個例,不少有著類似經歷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的爸媽,出去旅個游,回來卻背上了房貸。更糟糕的是,有的父母不僅隱瞞家人,還處處為銷售說話,讓蒙在鼓里的子女為此煩惱不已。
反常:老媽突然把家里的酒抵給別人
打電話、跑銀行、找律師、查資料……最近,劉亮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母親剛買的一套房上。這還是他媽媽突然要把家里存的各種酒拿出去抵給別人,房子的事情才暴露出來。
“第一次拿酒給別人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很奇怪。多次詢問后,她才說了買房子的事情。”劉亮說,老人連首付都湊不齊,銷售就鼓動她看看家里有什么東西可以抵扣房款的,前前后后她拿出去的酒價值三萬多元。
劉亮上網查詢發現,有很多老人花幾百元報團旅游,卻在外地買了海景房的例子。在搜索相關信息時,詞條中往往會自動帶著“騙局”這個詞。這讓劉亮意識到,事情并不簡單。
劉亮說,此前他媽媽經人介紹報了個低價旅游團,順便去看了海景房。“這個團每人要交2400元,其中保證金2000元,剩下的400元是實際費用,包括往返機票和住宿,行程結束后,2000元的保證金會退回。”
等到了目的地,那里的銷售人員就開始推銷房產。劉亮告訴北青報記者,銷售的話術很多,“說海邊的房子適合養老;在那邊也能找個老伴;還能給孩子留一套海景房;如果不想住的話可以出租,公司也可以幫忙轉手賣出去;買的樓盤是清盤價,價格低等等。”
真相:老人被忽悠背上10年房貸
劉亮表示,為了讓老人買房,銷售的套路很多,“甚至還讓我媽拉人頭賺零花錢抵扣房款,跟傳銷一樣。”
據劉亮描述,他媽媽在銷售人員的忽悠下辦了10年的房貸,今年9月初支付第一筆購房款三萬塊錢。貸款10年,每個月還款2600元,“銷售說,公司可以給抵扣2000塊錢,共抵扣兩年,兩年之后如果我媽帶人來買房,會有480萬的業績,這個業績可以繼續抵扣,就等于她買房子的貸款,公司幫她還上。”
劉亮不是唯一為此煩惱的年輕人。福建網友樂樂(化名)說,她的母親也是報了旅游看房團后在外地買的房,回來后還隱瞞家里人,“看了她手機賬單才知道這個事情,我們一家人被搞得不得安寧,最后老人的三萬多定金也沒要回來,一想到這事就來氣。”樂樂吐槽,她母親不僅被洗腦辦假證買房,還處處為銷售說話。
記者注意到,此類事件曾多次被媒體曝光。杭州蕭山的退休老人張先生在參加了一個酒會后,被一步步誘導買了外地海景房。張先生說,到了酒會現場才知道是房產推介會,“會上說只要花200塊錢就可以去沿海城市旅游三天,包吃包住還能順道看房。”抱著去看看也不吃虧的想法,張先生參了團,沒想到卻成了噩夢的開始。
自己有房的張先生本沒有購房想法,但銷售許諾的豐厚條件讓他動了心,比如買房后和公司簽個合伙人協議,按揭的錢公司會以工資的形式每月發4000元。公司還會返租三年,每月保底會有2700元的租金。
然而房產證辦下來后,銷售方承諾的回報卻沒了,給出的答復是:原先答應的優惠政策,是銷售的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停發工資則是因為張先生沒有為公司拉來業務。
糟心:40多萬買的房子就值10萬
為了及時止損,劉亮已把老人因購房辦理的銀行貸款緊急取消了。“但是3萬多的首付款,加上抵出去的酒,一共7萬塊錢卻沒辦法拿回來。”不僅如此,還有不少老人為了還貸又重新找起了工作。這并不是最糟心的,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海景房的實際價值。
劉亮查了他的母親購買附近的真實房源情況,“基本上就是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小房子基本是一套十萬元出頭,實際上也沒有什么成交,沒有人買。我媽是以6000多塊錢每平方米的價錢買的,總共花了40多萬。”
湖南一網友表示,2010年,他家花60萬買了一套海景房,“家里長輩喜歡那里的環境,夏天會去住幾個月避暑,但現在降價厲害,感覺虧死了。”
浙江寧波一名網友發帖稱,十幾年前爸媽被忽悠包飛機包吃住去玩,結果一同去的鄰居們一人買了一套,“當時買的58平方米20來萬,現在中介收房只出價六七萬,真是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一邊是打折出售的二手房,另一邊則是高價新房。巨大的差價也增加了很多人的心理落差。有人表示,如果抱著投資的心態在這種地方買房肯定會崩潰,有的新房單價賣一萬多的,二手房只有兩千多。
疑問:“旅游購房團”為何經久不衰
北青報記者發現,多年前,就出現過外地購房團乘大巴到海濱城市買房的“盛況”。如今,到處辦推介酒會、招攬老年人以旅游的名義去看房的活動仍在繼續。山東、河北等地都存在以免費旅游的方式誘導老人參團買房的情況。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表示,這種現象很早之前就有,甚至他家里的老人也差點被忽悠買了所謂的海景房。他說,“大概2019年的時候,家里老人看上了河北的一套海景房,“銷售說能落戶還送面積,公攤也特別小。畢竟我是做房產法律這個專業的,老人在簽合同之前,帶著我去了一趟。經核實才發現這房子根本不是住宅,產權只有40年,公攤高達40%多,落戶更不可能。所謂的送面積實際上就是后續加違建。”
那么,為何這類忽悠老人的“旅游購房團”沒被管理部門取締?
劉亮處理媽媽買房的經歷或許能說明:經咨詢律師和公安部門,劉亮得知類似的報案很多,但由于簽訂的賣房合同是真實的,不涉及詐騙,錢款很難拿回來。海景房的價格也沒有超過當地房管局備案的最高價,所以也沒有辦法申訴。
保護老人權益,子女該怎么做?
對于后續的處理,王玉臣建議,子女在發現老人購房的第一時間,與老人一起對購房過程進行復盤、取證。梳理當下手中掌握的證據,看證據是否完備。
如果證據充分,可以直接提起相關的民事訴訟,主張撤銷購房合同,并退款;如果證據不充分,可以與相關銷售人員取得聯系,看是否能夠補取相關證據。與此同時,也可以與相關銷售人員進行協商,嘗試退房。
根據相關規定,監管部門有責任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監管,打擊虛假宣傳、欺詐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如果協商無果,可以向當地的住建局、房管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投訴,要求相關部門介入、處理。
此外,如果相關部門對開發商或中介的行為進行了認定或處罰,可以以此為依據,提起相關民事訴訟,要求撤銷購房合同、返還購房款并視情況爭取賠償。
王玉臣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子女由于工作繁忙等與老人缺乏溝通,導致老人在買房時不與子女商議,子女也根本不知道老人被忽悠買了房,等知道的時候為時已晚。
平日里,年輕人可以把一些常出現的套路提前告訴老人。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有占便宜的心理。在一些旅游城市,部分旅游團、酒店、餐飲甚至出租車,都是和開發商有合作的。他們在為游客提供服務時,可能會產生其他心思,引導購房。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宣傳,更不要沖動消費。
王玉臣提醒,但凡是沒有列入合同中的承諾都可能無法兌現。千萬不要輕信售后包租、以租養貸。對于旅游地產,開發商往往會打著“售后包租”的名義銷售,以此打消購房人的后顧之憂。但售后包租本身就屬于明令禁止的行為。此外,市場的培育、項目的運營等是受一系列因素影響和決定的,很多開發商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后續可能會有很多隱患和糾紛。
來源:北京青年報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