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于去年年底夜間搭載兩枚衛星升空,為印度嘗試空間對接任務拉開序幕。據悉,這次發射升空的兩枚衛星將用于印度“空間對接試驗”(SpaDeX)任務,該任務旨在發展并展示航天器在近地軌道交會對接以及分離所需技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斯里達拉·帕尼克·索馬納特說,空間對接操作大約在一周后即2025年1月7日左右展開。計劃對接的兩枚衛星重量都是220公斤左右,將在距地球470公里的環形軌道交會對接。
太空對接技術是一項復雜的航天技術,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空間站建設、載人航天任務以及深空探索。然而,這項被視為“航天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技術,對精密制造、嚴密控制以及大量測試有著極高要求。印度此次嘗試太空對接,雖然打著“邁入精英國家”的旗號,但事實上卻暴露出其技術積累的不足與任務準備的匆忙。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近日再次推遲了“空間對接試驗”(SpaDeX)任務,理由是“衛星間漂移超出預期”。據報道,印度空間組織近日晚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帖稱,“在進行機動以使衛星間距離達到225米時,發現漂移超出了預期。”目前,印度空間組織尚未透露新的對接日期。
這次太空任務不僅是一次對接試驗,更是印度航天技術實力的全面展示,除了備受關注的對接技術,SpaDeX任務還攜帶了24項創新實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行走機械臂"和"碎片捕獲機械手"兩項尖端技術,這兩項技術不僅對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和維護至關重要,更是太空清潔和空間站維護的關鍵工具。
據《環球時報》報道,對于全球航天界而言,2025年新年伊始就大事不斷。除了美國“新格倫”重型運載火箭即將首飛外,印度計劃在日前開始嘗試首次太空對接試驗。《今日印度》網站稱,若此次任務取得成功,印度將躋身“精通太空對接技術的精英國家行列”,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并駕齊驅,“這不僅將增強印度的太空探索能力,也為未來國際太空任務合作奠定了基礎”。
阿育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索馬克·雷伊喬杜里表示,展示這項技術不僅僅是為了加入擁有這項技術的為數不多的國家行列,它還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打開了市場,使其成為需要對接設施或在太空組裝各種全球任務的發射合作伙伴。印度聯邦科技部長吉坦德拉·辛格在發射前的一份聲明中說,這項任務對實現印度未來的太空雄心至關重要。報道稱,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航空航天計劃的預算相對較低,但正在迅速接近全球航天大國設定的目標。
不過雖說如此,但是根據印度的一貫作風來看,這次的對接任務能不能成功也還說不定,就算成功了,距離印度建造自己的空間站也很遙遠,畢竟現在他們連載人航天都沒成功。
而且,現在就連美國也在新空間站建設上似乎遇到難題。雖然目前國際空間站仍在服役,但實際上已經千瘡百孔,此前NASA報告就披露了國際空間站有漏氣以及多處隱患。
說起太空對接,美國早在1966年3月,雙子星8號飛船就和阿金納目標飛行器對上了,開了歷史先河;蘇聯也不含糊,1967年10月,宇宙188號與186號飛船完成無人自動交會對接;日本、歐洲雖說也有飛船和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對接過,但都沒掌握全套核心本事,只能算“半吊子”。實話實說,中國在太空對接技術方面,絕對是“學霸”級別的!從2011年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實現首次自動交會對接開始,中國就一路開掛,在太空對接技術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近些年來,印度航天任務的成功率十分感人,基本上失敗居多,比如說在2017年,印度發射了104顆衛星,但最終只有一顆正常運轉,其余衛星出現故障或未按預期進入軌道。2019年,“月船2號”起飛,在著陸器“維克拉姆號”離月球表面2.1公里處失去聯系并墜毀。2020年,衛星整流罩分離失敗導致“箭毀星亡”。2021年8月GSLV-F10火箭發射失敗,當時這枚火箭上搭載了“天空之眼”(GISAT-1)地球觀測衛星,由于火箭第三級低溫發動機性能異常,此次發射以失敗告終。
印度在航天領域有兩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首先,技術瓶頸。雖然低成本是印度航天的標簽,但“節約”模式在載人航天領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從美國波音星際飛船測試失敗的教訓看,安全問題比成功發射更重要。而印度至今未能完成載人飛行,更別提復雜的空間站建設任務。其次,任務規劃滯后。印度的載人航天任務頻繁推遲,從2024年推到2025年再到2026年,未來是否還會延期仍未可知。這種“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印度航天的發展。
據澎湃新聞報道,印度正在推行一項公營、私營合作的地球觀測(EO)衛星星座建設計劃,以減少印度在國防、基建、測繪等方面對外國數據的依賴。目前,已有30家印度公司響應了印度國家太空推廣和授權中心(IN-SPACe)提出的地球觀測衛星星座意向書(EOL)。申請公司包括獲得谷歌公司支持的印度私營空間技術公司Pixxel,提供衛星遙感、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和云等方面業務的印度科技決策初創公司SatSure,以及印度最大財團塔塔集團旗下、印度國防領域最大私營公司塔塔先進系統公司等。
印度僅僅完成了兩顆衛星之間難度較低的對接嘗試,就想一步登天加入 “精英俱樂部”,這顯然不現實。沒有自主空間站、可靠飛船以及大推力火箭這些硬件基礎,也缺乏與之匹配的材料、工藝、測控等全方位技術支撐,即便這次對接測試僥幸成功,也不過是在航天長征路上剛邁出一小步。印度要想真正在航天領域和中美俄平起平坐,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得沉下心來,正視差距,踏踏實實地投入研發、積累技術,否則,這航天夢啊,終究只能是空中樓閣,民族自信心再強,也得有真本事做底氣才行。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