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底,有藝考生家長反映,帶著藝考的孩子準備在武漢進行文化課培訓,發現多家培訓機構動輒收費數萬元,卻沒有辦學許可,而且幾百名孩子集中在一起吃住、學習。“沒想到他們拿不出辦學許可,而且這么多孩子封閉集中在一起,晚上萬一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2024年12月底,有藝考生家長反映,帶著藝考的孩子準備在武漢進行文化課培訓,發現多家培訓機構動輒收費數萬元,卻沒有辦學許可,而且幾百名孩子集中在一起吃住、學習。“沒想到他們拿不出辦學許可,而且這么多孩子封閉集中在一起,晚上萬一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位于武漢硚口區的一家藝術高考培訓機構
紅星新聞記者隨后以家長身份,暗訪了在武漢藝考圈內規模較大的4家培訓機構,發現有機構拿不出證件,有機構以成人培訓或者藝術培訓資質進行中學生學科培訓。
其中一家機構所在轄區的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知道這家機構的存在。“它有藝術培訓資質,沒有學科培訓資質,萬一中途跑了,幾萬塊錢是收不回來的。幾百個孩子在里邊,消防、飲食各方面都有安全隱患。”
該工作人員建議記者,不要繳費并向藝術培訓機構的主管部門文旅局投訴。
——1——
集訓5個月,學費最高5萬多
對外宣稱能平均提分148分
緊鄰湖北,家住河南南陽的王女士介紹,其孩子是高三藝考生,文化課成績“比較差”,看到有同學到武漢參加文化課集訓,也提出“想一起去”。
陪同孩子到武漢后,鄧女士考察了幾家知名培訓機構。“都說排班很緊張了,讓趕快交錢,收費都是好幾萬。我們是外地的,怕交錢之后萬一發生糾紛不好處理。想看下他們的證照,結果好幾個機構都提供不了。”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以家長的身份,暗訪了武漢幾家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
在長江以北的武漢市硚口區長豐街,一家機構同時掛著“武漢樂學教育”和“武漢藝典畫室”的招牌。樂學教育的工作人員介紹,兩家機構“深入合作、共用場所”。
記者現場發現,該機構校區的3棟樓,被圍墻和鐵絲網圍著,分成教學區、男女宿舍區和食堂。接待的老師介紹,“武漢樂學教育”共有4個校區,800多人。根據大、小班型不同,每名學生集訓5個月,學費分別為39800元和51800元,培訓期間學生的生活費、住宿費,及其他學雜費支出約1萬元。
該老師介紹,集訓之后的學生平均能提分140多分。“去年我們總共800人,藝術生平均提分148分,本科率97.5%,本科率72%。提高兩百多分,太正常了。”
記者翻閱現場的招生資料,發現“光榮榜”中將近600名2024屆學生考取了本科院校,最低提分的是14分。老師解釋稱,提分少的同學,有些是集訓時間短,有些則是原本分數距離目標學校差距不大。“只增加十多分就夠了,不愿意太辛苦。”
▲一培訓機構宣稱藝考生平均提分148分
該校對外的宣傳資料顯示,武漢樂學教育成立于2005年,是武漢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的高中文化課知識教育培訓學校。而在2024年12月4日,武漢市硚口區政府公布的校外培訓機構“白、灰、黑”名單中,記者卻未看到“武漢樂學教育漢口校區”的名字。
記者表示疑問后,接待老師提供了手機相冊中的營業執照和辦學許可證。記者發現,這兩個證件注冊地為武昌區,由武昌區管理部門核發。其中,營業執照是“武昌區樂學廣譽文化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辦學內容為14歲及以上學生的學科培訓,辦學規模為130人。
而在此前的介紹中,該老師稱硚口校區有280多名學生封閉集訓,是4個校區中最大的一處。
記者隨后來到位于長江以南武昌區武泰閘附近的樂學教育武昌站校區,門外招牌掛著“樂學教育”和“國韻壹號藝術培訓”的牌子。接待老師介紹情況時,記者發現家長轉賬繳費的收款方,同樣是“武昌區樂學廣譽文化培訓學校”。記者未在現場看到辦學許可和營業執照。
——2——
涉嫌多校區共用一證
以成人培訓資質做中學培訓
記者隨后來到長江以南,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南路附近,知名品牌“華一教育”在該處有兩個校區對門相望。北校區坐落在湖北省林業勘查設計院內。
接待老師介紹,北校區主要以文化生培訓為主,南校區以藝術生為主。北區有400多名學生,南區有200多名學生。“教師、教學模式是一樣的,現在到明年高考結束,總體費用4萬多元。藝術生平均提分140分到170分,本科率98.6%。”
南區的老師介紹說,“華一教育”是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成立的正規培訓學校,專門做高考文化課培訓,3個校區共有1000多名學生,均為吃住學一體化封閉式管理。
記者注意到,北區的辦學許可證是“成人文化課培訓”,南區的辦學許可證則是另一地址的“華壹翰墨文化培訓學校有限公司”,辦學許可范圍是中學非全日制學科培訓和音樂、美術培訓,辦學規模156人。
在記者提出存在證照不統一、與經營地址不匹配時,南、北區的老師都給出同樣的解釋:“是正規學校,教育、消防部門的人都經常過來檢查。這是新校區,掛著老校區的證。”
▲有培訓機構涉嫌證照不統一、經營地址不匹配
記者注意到,社交平臺上有多個以“武漢樂學”為名稱的賬號發布推廣內容,這些賬號的認證信息中,同時又有“武漢樂學教育培訓學校”“樂學廣譽文化教育培訓學校”“樂學文化傳媒”等不同名稱。
根據天眼查信息,記者聯系上“武漢樂學教育培訓學校”負責人。對方提供了營業執照和辦學許可證。該負責人稱該校只有許可證上位于洪山區關山大道的一個校區,“是經過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核準的高中文化學科培訓學校”,而其他“樂學”系列機構,均與該校無關。
“很多機構都是打著‘武漢樂學’四個關鍵字宣傳、招生,但營業執照上,‘樂學’關鍵字都有前綴或者后綴詞。”該負責人稱,其中“樂學廣譽”的商標圖案,與該校的圖案設計相同,只是有紅藍區別,經常導致家長產生混淆。
根據天眼查信息,記者撥打“樂學廣譽”公司電話,電話無人接聽。
——3——
硚口區教育局工作人員:
“這家機構無資質,隱患多,別交錢”
記者查詢相關規定了解到,教育部出臺的《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武漢市出臺的《民辦培訓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中,對培訓機構跨區設立分公司未審批、超許可范圍經營開展培訓、非學科類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未在場所顯著位置展示辦學許可、聘用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教師、違反相關規定擅自舉辦民辦培訓機構等情況,都有詳細的認定及處罰條款。
按照規定,學科類的培訓機構必須要辦理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對是否學科培訓、培訓規模、培訓對象的年齡層有明確規定,并且要求一校一證,由區域內教育局和市場監管局核發、管理證件,不能跨區使用,不能多校區共用一套證件,也不能以藝術類培訓、成人類培訓證照來進行中小學生學科培訓。
一名培訓機構負責人稱:“學校都是幾百學生,吃住扎堆,要保證規范管理、保證安全。正規的機構,教育局、市場監管局、消防,甚至街道辦都會不定期抽檢。”
1月10日,記者以家長身份分別撥打硚口區、武昌區教育局,核實上述兩家機構資質情況。
硚口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直言,硚口區這家“武漢樂學”機構沒有學科培訓資質,“它里邊有一家畫室,辦的是藝術培訓資質。按照相關規定,學科培訓機構的場所、人員都要嚴格審核,每次培訓不能超過3個月,每次收費不能超過5000元,并且費用要交到監管賬戶,不能直接交給機構。它收錢跑路了,很難要回來的,建議你別交錢。”
該工作人員介紹,此前接到過關于這家機構的投訴或咨詢,但這個場所辦理的藝術類培訓資質,屬于文旅部門管理,建議記者向硚口區文旅部門了解。“按規定是不允許學生住宿的。這個樂學沒有資質,幾百個孩子在里邊,吃、住、消防都有安全隱患。”
記者聯系硚口區的這家樂學教育接待老師,對方承認辦理的是“藝典樂學”名稱下的藝術類培訓資質。“如果你介意,可以安排你到武昌校區。”
記者隨后將情況反饋給硚口區文旅局,工作人員記錄電話后表示將由業務科室回復。
1月11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系武昌區、洪山區教育局,電話均無人接聽。
紅星新聞記者 發自湖北武漢
編輯 郭莊 責編 魏孔明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