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耿倩 上海報道
2025年第一個完整交易周,公募基金發行市場迎來“開門紅”。Wind數據顯示,1月6日至1月12日,市場上共有45只公募基金啟動發行(只顯示初始基金,下同),較上周的23只激增約9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指數型基金扛起公募發行“大旗”。在本周(1月6日至1月12日)啟動發行的45只基金中,指數型基金就有28只,占比高達62%。此外,在今年首個交易日,指數基金也占據新發基金的六成席位。
談及指數型基金在公募新基發行市場上的“強勢”表現,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數基金擁有低費用、高透明度、風險分散等優勢,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接受并青睞指數基金。當前,指數基金的強勢表現正在改變基金發行的傳統格局,過去以主動權益基金及債券基金為主的發行格局已發生顯著變化,指數基金逐漸成為市場上的主力。這種變化可能會促使基金公司在產品布局和策略上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趨勢。
首個完整周45只產品啟動發行
2025年首個完整周,共有45只公募基金啟動發行,這一數據環比上周激增了96%。
Wind數據顯示,1月6日至1月12日,市場上有45只公募基金啟動發行。從發行時間來看,1月6日是發行產品數量最多的,當日共有26只基金同步發售;1月7日,有10只基金齊發;1月8日至10日,這三天共有9只基金發行。
以平均值來計算,這45只基金認購天數平均為14天。其中,國泰君安濟南能源供熱REIT、易方達華威農貿市場REIT、興證資管國企紅利優選這3只基金認購時間最短,僅有1天。建信中債0—3年政金債指數認購時間最長,有88天。
這45只基金分別來自于3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易方達基金和富國基金是本周發行產品數量最多的,這兩家公司都發行了3只產品;博時基金、大成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等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在今年首個完整周發行了兩只產品;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2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發行了1只產品。
從產品類型上看,指數型產品占據發行主流。其中,共有16只被動指數型基金、9只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和3只增強指數型基金于本周啟動發行,占全部新發基金數量約62%。
而在今年首個交易日,指數基金也占據六成席位。Wind數據顯示,1月2日,有農銀創新驅動A、鵬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發起式、華夏創業板50ETF等17只新基金同時發行。其中,就有8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和3只增強指數型基金,共計11只指數型基金,這類基金在年初的新發隊伍中占據超六成席位。
姚旭升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數型基金提供了一種相對簡單且有效的投資方式,可以幫助投資者跟蹤市場整體表現。隨著投資者對指數型基金低費用、高透明度、風險分散等優勢的認識不斷加深,被動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因此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接受并青睞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產品“扛大旗”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指數型基金也是新基發行“主力軍”。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2024年新基金發行數量達1123只,發行規模合計為1.22萬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17萬億元同比增長4.27%。其中,指數型產品共計發行476只,發行規模達5389.3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2.45%,在全部發行規模中占比44%。
在2024年全年公募發行規模同比增長4.27%的基礎上,指數型產品的發行規模竟然能夠同比大增82.45%,還占據全部新發規模的44%。為何指數型基金在2024年能夠這么受到投資者歡迎?
“這是因為指數型基金通常具有較低管理費用和較高透明度,吸引了那些希望在控制成本的同時獲得指數業績表現的投資者。”姚旭升分析,隨著市場有效性的提升,主動管理的超額收益變得愈發困難,許多投資者轉向被動投資以追求更穩定的回報。同時,現代數據分析工具使得被動指數產品的構建和管理更加高效,提升了被動指數產品的投資價值。當前,國家鼓勵發展被動投資,也直接提振了投資者配置指數基金的信心。
從數據來看,指數型基金的崛起正在改變基金發行的趨勢與市場格局。對此,姚旭升認為,這種變化大概率會持續下去。根據行業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動指數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3.16萬億元,首次超過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2.89萬億元的總市值。2024年,股票型基金的發行熱潮主要由被動指數產品推動,尤其是中證A500指數相關產品人氣十分火爆。
目前,投資者對被動指數產品的認可度日益上升。姚旭升指出,過去投資者追求阿爾法收益,但現在更傾向于穩健的貝塔收益。隨著A股市場有效性的持續提升,預計主動產品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將越來越大,而指數產品憑借風格穩定、持倉透明及費用低廉等優勢,有望獲得更多資金的青睞。
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正式發行
在今年首個完整周發行新品當中,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是發行亮點。
1月7日,來自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大成基金、天弘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的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啟動發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
資料顯示,這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于2024年11月29日上報,隨后在2024年12月31日正式獲批。
其中,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大成基金、天弘基金上報的產品跟蹤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博時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張磊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樣本券是深交所基準做市債券清單范圍內的公司債、企業債。基準做市債券是由交易所選擇,符合債項評級AAA,存續規模大于15億元,剩余期限大于半年的公募公司債,不包含可轉債和可交債。和普通中高等級信用債相比,基準做市債券的發行量更大,門檻更高,同時流動性更好。
而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上報的產品跟蹤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指數。據了解,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指數以符合上交所基準做市品種規則的公司債作為樣本,包括上交所指定的發行規模在30億元以上、主體評級為AAA級的公司債券,規模在20億元以上、主體評級為AAA級的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綠色公司債券和民營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券。
當前,已經有產品宣布結募。1月9日,南方基金公告稱,南方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提前結募,基金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月8日,自1月9日起不再認購申請。這也是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中,首只宣布結募的產品,首募規模觸及30億元上限。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