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媒體滾動
“外交天團”再上新
周一(1月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外交部第35任發言人郭嘉昆首次亮相。
“在這里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我的同事、外交部新任發言人,新聞司副司長郭嘉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副司長林劍6日在例行記者會開始前,向在場中外媒體記者介紹這位新任發言人。
作為外交部第35任發言人,郭嘉昆身著藏藍色西裝、系藍色領帶正式亮相藍廳。“郭嘉昆副司長在外交部工作近23年,有著較為豐富的外交經驗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林劍介紹說,“希望大家像支持歷任發言人和我一樣,支持郭嘉昆副司長的工作。”
直新聞注意到,目前,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由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兼任,副司長有5位,分別為毛寧、胡鍵、蔣小燕、林劍、郭嘉昆。其中,華春瑩、毛寧、林劍、郭嘉昆為發言人。
根據公開資料,郭嘉昆,男,蒙古族,1980年8月生,大學畢業,中共黨員。
這一配置也意味著外交部的發言人團隊進入代際傳承的新階段。當前的三位發言人——華春瑩、毛寧、林劍,均為“70后”,華春瑩出生于1970年,毛寧出生于1972年,林劍出生于1977年,新任發言人郭嘉昆則是首位“80后”發言人。
首度亮相回應這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次主持例行記者會,郭嘉昆共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8個問題,涉及貿易保護、網絡安全、半島問題等多個熱點。
記者會上,第一個提問聚焦于中國外長王毅的非洲之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于1月5日至11日應邀訪問納米比亞、剛果(布)、乍得、尼日利亞。這也是中國外長連續35年年初首訪非洲。
郭嘉昆在回答時強調,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中國外長連續35年年初首訪非洲,充分體現中非傳統友誼歷久彌新。中國對非友好合作一以貫之,中方始終認為非洲從來不是“被遺忘的大陸”,而是“活力的源泉”和“發展的熱土”,非洲為全球治理貢獻變革力量。
此外,有記者就美國財政部以支持所謂“網絡攻擊”為由對中國公司實施制裁相關問題提問。郭嘉昆用100多個字,有力闡明了中方立場。
他指出,關于所謂“網絡攻擊”問題,中方已多次闡明立場。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并依法打擊黑客攻擊行為,敦促美方停止利用網絡安全問題污蔑抹黑中國。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大肆炒作所謂“中國黑客攻擊”,甚至發起對華非法單邊制裁。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方的合法權益。
具備什么素質,才能進“外交天團”?
外交部新聞司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之一,與世界各國駐華媒體打交道是主責主業,也讓藍廳的歷任發言人廣受國際媒體關注。
與世界對話、與中外媒體溝通,藍廳的發言人們剛柔并濟、不卑不亢,不回避敏感問題,既頗具共性,又各有風格,“金句”頻出,被網友稱之為“外交天團”。
外交部1983年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最早設立固定新聞發布機制的中國政府部委之一。該制度運行42年來從未中斷,日益系統、規范和高效。外交部也是唯一每個工作日都舉行例行記者會的政府部門,這一做法得到國內外各界一致肯定。
外界注意到,中國政府系統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大多是職務化的,以外交部發言人為例,基本上由新聞司司長、副司長擔任,對發言人的專業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發言人到底需要哪些素質,國務院新聞辦前主任趙啟正曾說,做好發言人應該在政治上思想成熟、立場正確、敢于負責;知識上內知國情、外知世界;表達上邏輯通順、有理有節;要善待記者。
郭嘉昆的外語能力和出色的外交溝通技巧,早在他參與的多個國際事務中就得到了充分體現。2021年5月12日,郭嘉昆以中國外交官身份,參加了由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在聯合國舉辦的涉疆視頻會議,并在會上用流利的英語,明確闡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
當天,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無視中國的強烈反對,仍然利用聯合國平臺召開所謂的“新疆人權狀況邊會”。這些國家在會上對中國新疆問題指手畫腳,并聲稱中國政府在新疆實施所謂的“人權侵犯”。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污蔑,郭嘉昆直言不諱:“所以真相是,這不是關于新疆的人權問題,而是利用新疆作為遏制中國的政治工具的問題。”
郭嘉昆在會議中強調,有關“種族滅絕”和“強迫勞動”的指控是“世紀謊言,從來沒有發生過,也永遠不會在中國發生”。這一發言不僅反映了中國堅定的立場,也彰顯了中國外交的自信與底氣。
從1983年至今,外交部共產生了35位發言人。他們始終致力于介紹和闡釋中國外交的理念、方針和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尊嚴,增進國內外對中國外交的理解,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
外交部發言人制度的意義,正如前外交部長李肇星所言,“外交部發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因為發言人代表一種機制。發言人就是一個代言人,是對外發布消息、表明政府立場、解答政策疑問的一個渠道。所言所答,不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政府。從這個意義上說,發言人在工作場域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
多年來,外交部發言人制度經歷了顯著變化。曾擔任外交部發言人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回顧道,發言人的工作形式不斷演進。最初,發言人是坐著發言,而如今則改為站立;最早的新聞發布會僅限于發布消息,不進行問答,而如今每次發布會都包含記者提問環節;過去,發布會通常在半小時內結束,而現在則不設時間限制,一直問到最后一個問題為止。
劉建超說:“從這些變化中,能看出中國的開放在不斷擴大,媒體對中國的關注程度在增強,這也顯示出,隨著我們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中國的聲音在增加。”
作為國家立場的代言人,外交部發言人在國際輿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正如郭嘉昆在自我介紹中所言:“今后,我將竭盡所能,及時、準確、深入地闡述中國外交政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故事,幫助各位用手中的筆、鏡頭和麥克風,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期待同大家緊密合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作者丨田鑫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