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是刑警》掀起收視熱潮,在豆瓣上評分已達7.8分。#我是刑警 敢拍#、#白銀案#、#最樸素的方法查最狠的案#、#我是刑警二十年難遇的劇#、#我是刑警收視率11天TOP1# 等相關話題搶占各大平臺熱搜高位,引發網友對劇集故事與真實案件的討論。
實際上,本世紀初的刑偵劇曾經紅極一時,譬如2001年的《重案六組》,但在接下來的20年間,刑偵劇少有現象級作品。今年這部被網友戲稱為“倒退了20年”的《我是刑警》,為何能破出重圍,煥發“刑偵劇第二春”?
▍劇火了,竟是靠“古早味”圈粉
串聯15個重大刑事案件,紀實感濃厚
《我是刑警》主打重案實錄,突出一個“真”字,劇中所有“重案”皆改編于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的真實案件,如震驚全國的“鶴崗1·28大案”、長達8年方才告破的“悍匪周克華案”、受害人多達11名的“白銀市連環殺人案”等,可謂是喚醒了一代人的記憶。
有真實案件為依據,又有老派的風格和硬核的敘事,有觀眾評價這部劇是“集《中國刑偵一號案》和《重案六組》之精華于一身。”
故事從基層民警秦川(于和偉?飾)回到老家重新擔任刑警講起,在其好友壯烈犧牲、同事因公致殘等多起事件后,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職業信仰。在經過省廳首席刑偵專家武英德(丁勇岱?飾)的嚴格考察后,秦川正式成為其親授的徒弟。在長達35年的漫長歲月中,秦川先后參與偵破多起大案要案和疑難積案,逐漸成長為刑偵隊伍中的優秀代表,老中青三代刑警賡續奮斗,共同打造出一支現代化、專業化刑偵隊伍。
劇集摒棄了“主角光環”與“上帝視角”,還原了在沒有高科技監控與現代偵查手段的時代,基層刑警僅靠一雙慧眼、一雙鐵腳,通過人力摸排、痕跡檢驗、盤問審訊等基礎方式,逐步揭開案件真相的過程,而這恰恰是16萬一線刑警的真實寫照。
正如有劇評所言:“現實中哪有那么多福爾摩斯和柯南,有的只是無數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在跟隨主演團隊一步步深入案件核心、抽絲剝繭探尋真相時,觀眾不僅體驗到了刑偵工作的緊張刺激,更深刻感受到了基層警察的辛勤付出與不易。這份精神層面的感染力與說服力,無疑是《我是刑警》成功出圈的核心驅動力。
《我是刑警》講刑警的故事,卻又不僅只是講刑警的故事。劇集在展現刑警的工作內容之外,還展現了其背后的法政(痕檢)、法醫、審訊科、預審科等部門的工作內容,破案考驗著辦案人員的溝通能力、調劑資源的能力,最終破案需要通過基層刑警無數次的走訪、摸排,一步一步試錯,找到關鍵線索。看劇之前,很多人對刑警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其實刑警是一批人,一支隊伍。
透過劇集,觀眾熱議劇外的真實
《我是刑警》的開場故事,是從1995年震驚全國的“鶴崗1·28大案”改編而來“河昌市西山礦大案”:在春節的歡慶時刻,礦區樓前四個匪徒端著槍,舉槍便射……“1·28大案”案發。秦川也和他的刑警伙伴們就此展開對案件的偵破工作。
案件的偵破是對現場痕跡抽絲剝繭逐步揭示真相的過程。在第一集的故事中就死去12個人,匪徒連孩子都不放過,甚至連自己團伙中重傷倒地的人,也能就地殺害,可見匪徒的兇殘和狡猾。
雖然為了照顧觀眾,兇案現場被打上厚厚的馬賽克,但流暢的劇情、立體的人物,讓人想起多年前刑偵劇的紀實風采,于是有觀眾興奮地表示:刑偵劇仿佛倒退了20年,重新回到《重案六組》那個feel了。
該劇的服化道與場景打造也追求真實感。演員幾乎全員素顏出鏡,摒棄了精致妝容與刻意造型。復古的警服、斑駁陳舊的警局,還有充滿煙火氣的老街小巷。這種設計仿佛是從生活中直接走入熒幕,減少距離感。
劇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也有真實原型,如直接致敬了“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崔道植,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最美奮斗者”、刑偵專家烏國慶等。
隨著劇集的推進,劇外的真實被熱議。比如《我是刑警》劇中周克華案等時代的投影,引發了網絡對社會轉型等現實問題的思考。12月13日早上,#白銀案# 的相關詞條也沖上微博熱搜,不少觀眾表示看了《我是刑警》從“白銀市連環殺人案”改編而來的“良城系列案”內心震動,也有網友自發對該案進行回顧梳理,持續引發討論。
▍“爽劇”大行其道,刑偵劇沖出重圍
在網絡“爽劇”大行其道的當下,觀眾也在呼喚更多高質量的精品劇集的出現。事實證明,劇集的成功,并非只有流量明星或包裝炒作一條路,真誠的創作,現實的勾勒,也可以贏得觀眾緣。
今年以來走紅的一些刑偵劇,被觀眾形容為“素面朝天”,既不圍著流量明星轉,也沒有華麗的場景,卻吸引眾多年輕人打call。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果說《我是刑警》是在以“真案”觸“真情”,那么今年以來受到廣泛關注的一批國產刑偵劇,正在試圖以過硬的品質、樸實的敘事、扎實的人設,重新打出金字招牌。